面积和区划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西连郑州市,南接许昌、周口市,东部与商丘市及
山东省菏泽市接壤,北靠黄河与新乡市相望。开封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624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千米。全市辖5区5县。
5个市辖区: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
5个县:尉氏、杞县、通许、兰考、开封。
人口和民族
截至2010年末,开封市全市常住总人口467.62万。
开封市主要为汉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较多。开封市有顺河回族区和十三坊清真寺,回族同胞达3万多人,仅次于省会郑州市。
另外,自8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一部分犹太人由波斯经丝路先抵达
西安,再辗转至开封并定居下来,久经同化后,多数人的先祖为谁已不可考,确定为犹太后裔者仅剩千人。
地理
地形
开封市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涡河、惠济河。开封市城区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1/4,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跟我国东部大部分城市一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一般来说,秋季是去开封旅行的最佳季节,此时天气温和,秋高气爽,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开封满城盛开的菊花。
地上悬河
漫步在开封以北约10千米处的柳园口黄河大堤上,可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已高出两岸的地面3-5米。
这柳园口名头也不小,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就曾经由此渡河。乾隆皇帝也知道黄河的暴脾气,唯恐木船渡河发生事故,事后还写了七律《渡黄河》诗一首,表达了他“风平稳过柳园渡”的感念之情。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到此视察,曾登上了停靠在42坝边的渡船,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柳园渡口的知名度。
在黄河流域,开封属中下游地区。穿过黄土高原后的黄河进入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至此便大量沉积下来。到了开封境内,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据统计,每年有3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开封河段已逐步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
但悬河的存在可不是件什么好事。黄河水患威胁历来以下游最为严重,北抵天津,南达江淮,在25万平方千米的扇形大平原上,几乎到处都有黄河决溢、改道留下的痕迹,更使得开封历史上的数座古城重叠地深埋地下。
国家开展治黄行动以来,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黄河已实现60年伏秋大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然而,黄河防汛部门始终不能掉以轻心,每到汛期,开封军民都要奋战在黄河大堤上严防死守,以确保古都安全。
历史
历史大事记
夏商周时期
相传夏代第7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至第13世胤甲才迁至西河,共历6世,成为当时政治、经济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开封建城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春秋时期,郑庄公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古城村构筑城邑、取名启封(汉初因避景帝刘启讳,改为开封)。此为开封故城。今开封城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于惠王六年(公元前364)由安邑迁都大梁,此为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魏在大梁共历6君140余年。
隋唐五代
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发展水上运输,汴州(今开封)地位日益显要。
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来汴州,成为唐王朝最强大的藩镇。
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帝自立,在开封建立后梁政权。朱温称帝后,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洛阳为陪都,称西都。其后,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此建都。
宋金时期
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至陈桥驿(今开封
东北)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灭亡,北宋建立,建都开封。
开封最繁盛的时期是北宋,时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北宋在开封建都长达168年。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开封为金军所破,金人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能工巧匠等数千人后北撤,开封几乎成为空城,北宋灭亡。开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金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将都城由中都(今
北京)迁都
南京(今开封)。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开封为
北京作为陪都。洪武十一年(1378年)又撤销了开封
北京称号,并封五子朱榡(sù)为周王,镇守河南。此后一直是河南的省会,清代继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时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
近现代
清末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38年6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次年3月,日伪河南省会由安阳迁来开封。开封被日军占领,沦陷达7年之久,受到了严重破坏。1945年
日本投降,开封复为河南省会。
1948年开封解放,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唐朝之后,整个中华大地战乱不堪,中国进入了群雄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处在北方中心地带的中原成为北方政权争夺的中心,五代嬗递,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短暂地留在历史舞台。除了后唐定都洛阳之外,其余四代均定都开封。这一切均为北宋定都开封作好了准备。 。
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20年的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9代帝王。后世评价北宋积贫积弱,但看似屈辱的外交政策才使得北宋拥有了安定繁华的东京城。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
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汴梁城市人口合计26万余户,约140万,是当时古代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北宋东京城的出现乃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因为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是中国第一座文艺复兴的“不夜城”。当时的东京,在“新声巧笑于柳陌花巷,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城市商业文化活动中,节目品种繁多,充满诱惑,其伎艺小唱(包括嘌唱)、说书(讲史、小说、包括说浑话)、诸宫调、杂剧(包括散乐、杂班)、傀儡戏与影戏,这些普通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形式实在太多了。
当时开封宗教文化门类多、规模大、知名度高,有久负盛名的历代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建于北宋供奉佛舍利的开宝寺铁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兴国寺塔、大云寺塔、东大寺、古观音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以及建于民国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宝珠寺等,宗教门类齐全。尤其是相国寺是开封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曾编写过有关相国寺的故事。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宋靖康元年(1127年),开封城破,金人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能工巧匠等数千人后北撤,开封几乎成为空城,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开封辉煌的时代就此远去。
开封有个包青天
说到开封府,大家多把它与包青天包拯联系在一起。开封府内《开封府题名记》石碑为北宋遗物,上面刻有北宋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然只有包拯名下被人们抚摸成一道深深的凹痕,包拯的姓名都模糊了,历代民众对包公的敬仰爱戴,此石可鉴。包拯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正义和真理的化身。开封府也因此名垂青史,闻名四海。
1000多年前的开封位居京师,担负着京师的治安管理、刑狱案件审理、救灾恤民、环境治理、平定物价、发解本府举人、交通管理、所辖县赋税征收等众多职能。当时在开封主管刑狱诉讼的机构,除了开封府和开封、祥符二县外,还有御史台、
大理寺等多家,而京师本身案件大部分仍由开封府审理。在开封府中,下设左、右厅及府院、左军巡院、右军巡院,分工各有不同,实际上已是今日法院里民事、刑事法庭之雏形。
宋嘉佑元年(1056年)年冬,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仅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男女老幼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要知道,地处天子脚下的宋代开封知府,既做到为统治阶级接受,又被老百姓所称颂,包拯着实不简单。
宋嘉佑六年(1061年),包拯官至枢密副使,次年病逝于任上。“其县邑公卿忠党之士,哭之尽哀。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包拯死后,开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开封府旁建包公祠,历代修葺,香火供奉,敬若神明。
后世包公戏千年不衰,最让百姓快意的戏剧便是《秦香莲》。正气凛然的包拯不畏皇权,替天行道,用虎头铡铡了不可一世的陈世美,打坐在开封府的包龙图彪炳千秋。如今的开封府也成为开封jrs直播nba乐吧_雷速体育很卡_jrs游戏直播必到之地。
杨家将传奇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听到豫剧《穆桂英挂帅》中这熟悉的唱词,喜欢豫剧的朋友在感到兴奋的同时,又为开封历史上威风凛凛的“杨家将”多出了几分自豪。
在中原河山饱受北方铁蹄践踏的时候,人们呼唤着英雄,杨家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史籍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太过于简略,显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于是“杨家将”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充实、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这些响当当的女中豪杰。
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杨业为国捐躯后,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历经多次毁复,至民国废于日军战火。为纪念和颂扬北宋忠臣杨家诸将业绩,1992年,开封重建了一座仿宋园林楼阁建筑,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天波杨府。
开封是杨家将遗迹和杨家将故事传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孝严寺(杨业家庙)、杨家水波、天波杨府、佘太君庙和杨家湖等。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的豫剧就曾多次上演杨家将题材的剧目,且最受欢迎。
目前,关于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多通过戏剧和影视剧为公众所知。通过戏曲、评书、电影等方式全面展示杨家将故事,打响开封杨家将文化品牌。每年开封菊花节期间,天波杨府园内会上演“宋太宗访帅”、“佘太君点将”、“杨七郎打擂”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杨家将历史故事实景演出,再现北宋杨家将忠烈文化。
文化
艺美术精品——汴绣
“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近世写生谁好手,熙荃画意属针神。”这首诗歌颂的便是开封历史上着名的刺绣——汴绣。
汴绣,也称“宋绣”,北宋时期开封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做为北宋都城,其皇宫设有“文绣院”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 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在民间,刺绣则更为普遍,当时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即是绣姑绣作聚居的地方,又是专卖刺绣品的着名市场。
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其他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汴绣以绣制中国名、古画着称于世,绣品古朴、典型、细腻。目前,以绣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作,还绣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唐代韩晃的《五牛图》、清代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以及近代名家大作等。汴绣的基本针法有36种之多,如:枪针绣瓦、滚针,蒙针绣山水树木,双合针绣绳索;悠针绣动物,以及叠彩绣、席蔑绣、纳点绣、乱针绣等应物象形的针法,可称是与刺绣艺术的结合,是在绘画艺术基础上的再创作。工艺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
开封宋都御街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以经营汴绣、字画的为多,各个商店都无一例外地打着“中国汴绣”、“开封汴绣”字样的招牌。这些绣品,图案以仿古画为主,《清明明上河图》、《五牛图》等是常见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油画,乍一看,平、齐、光、亮,但若仔细观瞧,同样的图案,线条粗细不一,色彩各异。
1959年,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素花将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举世名作《清明上河园》制成我国第一幅巨幅长卷,开创了汴绣历史新纪元。现在她已成为汴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
上海世博会期间河南馆展出了她精彩的汴绣名作《清明上河园》以及《韩熙载夜宴图》。
菊花香透汴梁城
说到河南的赏花之都,除了洛阳外,就是开封了。有所不同的是,洛阳赏的是牡丹,而开封赏的则是菊花。
为开封赢得荣耀的菊花,事实上是跟古都开封城同时诞生的。进入唐代,当菊花刚从野外生长步入人工养植阶段,它已经在开封进入千家万户,构筑成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笔下描绘的那种“家家尽菊黄,梁园独如霜”的菊花胜景。
开封自北宋时期形成的养菊潮,跟喜欢养菊花的宋徽宗赵佶有关。宋徽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书画艺术等领域却大有成就,就是这样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皇帝,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园艺专家。他在自己的御花园中亲自养植菊花,培育出小朵银色的品种菊、现藏故宫博物院宋徽宗亲笔画《芙蓉锦鸡图》中还能看到他亲自培育的银色菊花。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乾隆的咏菊诗碑。“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每到秋季,古城开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
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和发展,开封菊花已经从早期的黄色和白色发展到现在的红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花型、品种多达1300多个,包括大立菊、塔菊、悬崖菊、盆景菊和微型菊等在内的所有品种。经由菊花艺师的巧手嫁接和培育之后,这个传统花卉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姹紫嫣红的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为开封市的市花,菊花在1999年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就开始崭露头角。展出的菊花中,有一种是在单株上开放的大立菊,通体平圆的造型,直径4.65米,上面的花朵超过1600个,不仅花朵均匀,花期一致,而且是红、白、黄三色,极其壮观。
1983年10月26日,开封市举办了第一届赏花节。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是河南的四大省级节会之一,每年10月举办一次。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赏菊。“花以景衬,景以花容”,人们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可谓“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
菊花除了清火明目的药用价值外,还有食用功效。现在在开封当地,已经开发了菊花饮品、菊花包子和菊花饺子,还有菊花宴,继续泛动着幽香。
朴实自然的朱仙镇年画
在偏居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开封的南隅,有一座叫做朱仙镇的古朴小镇,因其拥有中国最古老的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而名扬天下。在历史上,集仙镇年画,与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
山东潍坊杨家埠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
朱仙镇年画历史悠久,素有“中国木版年画源头”之称。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北宋鼎盛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跟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9遍。千百年来,艺人们世代承袭、师徒相传,沿用至今。
明清以来,朱仙镇一直是中原大地乃至全国的年画制售中心,具有完整设计、雕版、印刷、彩绘技能的作坊达300多家,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门神,财神、灶神、戏曲、神话以及佛、儒、道等年画上千万张,影响深远。据了解,清光绪末年,俄国艺术家柯利科先生曾慕名来朱仙镇实地考察,并选购年画多达108幅。鲁迅先生对朱仙镇年画更是钟爱有加,通过着名木刻家刘岘收藏朱仙镇传世作品《四平山》、《飞虎山》等26幅,至今珍藏在
上海鲁迅纪念馆。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现在朱仙镇老字号年画作坊大都集中在新建的年画街,街上有鳞次栉比的年画作坊,作坊门前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写有老字号的旗子,油漆剥落的老屋里,衣着朴素的老者,坐在堆放了各色颜料的台前,反反复复涂抹、印制,旁边竹竿上,晾着朴拙的叠叠年画……
河南省启动了“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将开封朱仙镇年画列为抢救之首。2004年8月,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朱仙镇建成,这标志着木版年画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重大突破。今年87岁高龄的开封市博物馆年画大师郭泰运是目前年画艺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5月,朱仙镇木板年画教育基地正式成立,开木版年画艺术走进课堂之先河。
“血统”纯正的北宋官窑
古城开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宋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乃宋徽宋创建于北宋宣政年间,其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朝廷投资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由皇帝垄断的瓷器种类。只断的瓷器种类。
北宋官瓷是唯一没有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出身皇室的官窑只供皇帝专用,所以相对于其他民间私窑来说,北宋官瓷作品收藏和赏玩范围极小,仅限在帝王将相圈子内,成为古代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
北宋官瓷以简单凝练,釉色纹片开裂之俏来追求其至高的艺术境界。其平淡含蓄、温润素雅的釉质,充分表现艺术家的祥和静美的内心意蕴。北宋官瓷釉质如冰似玉,其纯正,稳定和深厚的釉色,实将中国青瓷艺术推到了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艺术巅峰。
北宋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北宋官瓷烧制技艺随之失传千年。虽历代王朝对北宋官瓷均有仿烧,但基本没有什么杰作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全国各地的瓷器艺术复兴,北宋官窑也开始了恢复之路。为了保护传承北宋官瓷传统文化艺术,1980年由国家计、经委及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投资,原开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创建成立了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它不仅是北宋官瓷恢复烧制技艺项目的唯一研究者和实验者,也是目前开封唯一一个集创作、研究、制作于一体的北宋官瓷专业研发机构。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科技人员无数次的攻关研制下,仿北宋官瓷国家级烧制技艺终得以恢复,“可与宋官窑传世品媲美”,这是国家级鉴定会上专家们对其烧制作品的认可。
王朝遗风,开封斗鸡
从北宋至近代,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斗鸡爱好者,在开封俗称“玩斗鸡”。开封人玩斗鸡就跟
北京人提笼架鸟斗蟋蟀一样,可以说是一种王朝遗风。今日的开封,斗鸡是一种很普遍的民间娱乐。
要知道,在宋代以前,斗鸡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博弈,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玩不起。北宋以后,斗鸡才在民间广泛流行。这种遗风在开封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仍然酷爱玩斗鸡。开封人爱鸡的程度,用斗鸡爱好者夸张的说法是视鸡如子,鸡的冷暖和营养时刻牵挂主人的心。鸡的饲料,淘了一遍又一遍。把鸡当做孩子一样,怕它们冻着而精心伺候着。冬天斗鸡季节,常做个布罩将鸡装起来,还真像
北京爷们的提笼架鸟一般。
开封斗鸡的最大特点是鸡种纯,它选种十分严格。斗鸡的父是谁,母是谁,它的前五辈人们都会精心记住。玩斗鸡的人都有一种传统,即“论道不论亲”,如果有人真正爱鸡,通过朋友介绍,都可无偿赠送,但是必须遵守帮规:斗鸡只能自养不能转让,更不能与其他鸡交配繁殖。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是斗鸡比赛的日子。除了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比赛时间都不固定,一般都选在月初第一个星期天。日子选定后,就要选择斗鸡坑了。所谓“斗鸡坑”,是因斗鸡的场地低于四周地面而得名。开封的“斗鸡坑”,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在开封北部“里城”东门以外的广场上。
发展到现在,开封的斗鸡场所,大型活动多集中在曹门和清明上河园这两个地方。斗鸡有裁判,在比赛前先称重,只有重量、个头、鸡龄大致相同的才可以相互较量。一旦开始后,两鸡就扑腾到一起厮杀起来。场上两只鸡翎毛直竖,或飞起而啄,或两颈相交,精彩的搏斗赢得场下观众喝彩声不断。跟拳击比赛一样,斗鸡比赛也有休息时间,暂停调整。这个时候,主人要做的是给鸡“使水”,也就是含口水均匀地喷在鸡身上,给它降温,以旺盛的精力投入下一场战斗。参加完比赛的鸡,常常筋疲力尽,没有办法喝水,主人就会用吸管直接喂斗鸡饮水。
斗鸡是一项很有看头的争斗表演,从选择斗鸡开始一直到比赛结束都有一套很严格的规范。斗鸡本身体现的那种倔强、不服输、越斗越勇的特性也正是大部分开封人的性格体现。
上一篇:
解读河南郑州下一篇:
开封jrs直播nba乐吧_雷速体育很卡_jrs游戏直播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