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人文景观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
郑州市:太室阙、少市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观星台、郑州商代遗址、郑韩故城、巩县石窟、宋陵、净藏禅师塔、打虎亭汉墓、西山遗址、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裴李岗遗址、大河村遗址、古城寨城址、荥阳故城、巩义窑址、后周皇陵、康百万庄园、会善寺、永泰寺塔、法王寺塔、中岳庙、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织机洞遗址、新砦遗址、唐户遗址、大师姑遗址、小双桥遗址、大周封祀坛遗址、欧阳修墓、李诫墓、新郑轩辕庙、嵩唐观造像、刘碑寺碑、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
开封市:佑国寺塔、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山陕甘会馆、焦裕禄烈士墓、鹿台岗遗址、尉氏兴国寺塔、朱仙镇清真寺、开封东大寺、刘青霞故居、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洛阳市:龙门石窟、白马寺、汉魏洛阳故城、二里头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干唐志斎石刻、邙山陵墓群、恭陵、潞泽会馆、王湾遗址、滑国故城、范仲淹墓、两程故里、洛阳周公庙、关林、河南府文庙、祖师庙、洛阳山陕会馆、升仙太子碑、八路军洛阳办事处遗址
平顶山市:风穴寺及塔林、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蒲城店遗址、叶邑故城、望城岗冶铁遗址、段店窑址、张公巷窑址、应国墓地、法行寺塔、三苏祠和墓、郏县文庙、叶县县衙、汝州文庙、元次山碑
安阳市:殷墟、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安阳
天宁寺塔、明福寺塔、小南海石窟、三杨庄遗址、红旗渠
鹤壁市: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卫国故城、云梦山摩崖
新乡市:潞简王墓、比干庙、孟庄遗址、百泉、共城城址、白云寺、望京楼、西明寺造像碑
焦作市:府城遗址、朱载堉墓、
天宁寺三圣塔、妙乐寺塔、嘉应观、慈胜寺、山阳古城、当阳峪窖址、韩愈墓、胜果寺塔、百家岩寺塔、沁阳北大寺、千佛阁、青天河摩崖
濮阳市:戚城遗址、唐兀公碑、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许昌市:禹县钧窑址、瓦店遗址、石固遗址、扒村窑址、乾明寺塔、许昌文峰塔
漯河市:贾湖遗址、小商桥、受禅碑与受禅台、郝家台遗址、许慎墓、彼岸寺碑
三门峡市:仰韶村遗址、虢国墓地、北阳平遗址、庙底沟遗址、宝轮寺塔、鸿庆寺石窟
南阳市:社旗山陕会馆、张衡墓、张僻襞墓及祠、南阳武侯祠、内乡县衙、八里岗遗址、南阳知府衙门、荆紫关古建筑群、汤阴岳飞庙、瓦房庄冶铁遗址、泗洲寺塔、鄂城寺、仓房香严寺、福胜寺塔
商丘市:汉梁王墓群、归德府城墙、王油坊遗址、李庄遗址、宋国故城、阎庄圣寿寺塔、嵩法寺塔
信阳市:鄂豫皖革命根据丁旧址、中国工农红第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番国古城旧址、城阳城址、黄国故城、陈元光祖祠、邓颖祖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周口市:平粮台古城遗址、太昊陵庙、周口关帝庙、鹿邑太清密遗址、商水寿圣寺塔、太康文庙、吕潭学校旧址
驻马店: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蔡国故城、酒店冶铁遗址、杨台寺遗址、下河湾冶铁遗址、宝严寺、悟颖塔、嵖岈卫星六民公社旧耻
济源市:济渎庙、大明寺、奉仙观、轵国故城、柴庄延庆寺塔、阳台宫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
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
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
平顶山市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处)
禹州市•神臣镇
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
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
开封市开封县•朱仙镇
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
郑州师惠济区•古萦镇
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
文化
★中华文化的基因——河洛文化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而河洛文化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千百年来,人们在论及中华文化的起源和代表性文化符号时,总是离不开河图洛书。那么河图洛书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河图、洛书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两幅神秘的图案,这两幅图案由白圈和黑点组成,它既没有文字注解也没有传承关系,但两个图式却能在数字排列中包容世界万象。数千年来这两幅图案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龙马负图,神龟贡书”是河图洛书最早的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
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囚禁于今天汤阴的差(yǒu)里城的周文王,在河图洛书和八卦的基础上,形成了《周易》,亦称《易经》。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创“五行”,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周易》和“阴阳五行”其核心是和合思想,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中,构成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化载体和思想灵魂,从此开启了道家、儒家、墨家等中国主流思想各种流派。着名哲学家南阳人冯友兰先生称《易经》是一部辩证的“宇宙代数学”,
德国着名哲学家黑格尔称赞《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老子承《易经》之风,作《道德经》,主张阴阳相济的道之和、人与天的自然之和。《道德经》亦成为国人心中的“圣经”。老庄之后,又一位中国文明史上的大家——孔子诞生了。孔子吸纳《易经》之精髓,作《易传》,强调了“仁”的重要性,提倡以“尊礼亲仁”、“和而不同”、“中节平适”为主的人之和。《论语》中也出现了有关河图的记载,即如《子罕》篇中所云:“子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文化的传承没有间断,唐代诗人、大儒韩愈,宋明理学奠基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接着把儒家思想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和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被称为中国“释源”,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佛学大师玄奘也是来自这片热土。
河洛文化产生的儒家、道家、佛学、玄学、理学这五大学说学派,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旗、中国人民的思想、信仰和品格;对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一定意义上说,是它们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辉煌灿烂的古代陶瓷文化
2011年1月12日,河南省成立陶瓷文化研究会。这也标志着河南古陶瓷文化研究全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这片土地上被发掘出来。
2009年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郑州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遗址出土了100余片陶器碎片,显示出较为成熟的制陶技术,这就是陶器的雏形。郑州新郑裴李岗新时期文化距今约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陶器已大量出现。距今约6000年的三门峡渑池仰韶村的彩陶文化,制陶工艺讲究,彩绘细腻,内容丰富,为世界闻名的艺术瑰宝。距今约4000多年左右的龙山黑色蛋壳陶文化,更以其技术精湛,器表抛光细腻,漆黑明亮,胎薄如蛋壳,享誉海内外。在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洛阳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都城遗址中,已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器。它的出现标志着河南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地区,反映了我国陶瓷发展,史进入了新阶段,开创了新时代。
河南历史上名瓷众多。北朝晚期,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北魏白河窑和安阳北齐相州窑,相续烧造出了白瓷,从而使中国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烧造局面,对后来的中国瓷器烧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着名的唐三彩釉陶主要分布在京城长安(今
陕西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三彩的实用性虽不及青瓷和白瓷,但在艺术表现力上,绝对力压群芳,多种精美艺术品留世。
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河南以禹州、汝州地区为中心,波及全省,乃至邻省的
河北、
陕西,形成全国着名陶瓷窑场。其间,各种名瓷窑场汇集中原。历史上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皆出现在宋代,其中汝窑、钧窑和北宋官窑均在今河南境内。不同产品,不同的装饰手法,雕刻精细、造型优美、工艺卓着、争奇斗艳,铸就了灿烂的陶瓷文化。
河南的古代陶瓷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瓷窑遗址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很多均入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要想研究中国的古陶瓷艺术,还得去河南走一走。
★八方武学,源自中州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品牌,中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精髓部分。
中原武术名扬四海。河南武术不仅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还形成了富含中原文化特色的武术体系。研究中国武术必言中州武术,因为该地域孕育了名扬天下的两大拳种,即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拳和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
有上千年历史的少林功夫禅武合一、威震八方,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及中华文化的品牌。太极武术意动劲到、刚柔并济,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全球有1亿多人练习,被称为“21世纪健身工程”。除此之外,以快打慢的形意拳、刚柔并济的通背拳、一招制胜的苌家拳等也都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武术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胜负,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致中和”精神,是道家学说中“无为无不为”精神。金庸先生在其众多着名的武侠小说中,写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任何招式,所谓无招胜有招。这便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武术大省河南每两年一届的郑州世界传统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二者现分别升格为“世界传统武术节”和“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它们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河南的目光。
豫剧,中原戏曲文化精辟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
豫剧在清代末年成熟之后,一个世纪内,由几个地域分支到各个分支相互融合,再到艺术家多种风格的形成,是河南戏剧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员。作为一个地方戏剧的豫剧,它自然质朴、生活化乡土化,节奏鲜明强烈,很好的对应了观众的要求。所以,在它成熟后的百年之内覆盖全省城镇山乡,流布全国16个省区。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多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梅花奖。
豫剧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历史上曾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饿三列国”之说,当今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
豫剧艺术在演出剧目、舞台表演、人物塑造、表述方式、音乐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河南地方风格,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我国民族戏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风尚发生了巨大变化,豫剧的生存开始出现危机。观众数量大量缩减,表演人才缺乏,许多传统剧目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剧目已经几近失传。河南戏剧界也正积极寻求抢救措施,让这一河南人引为骄傲的地方戏剧种继续保持旺盛生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百花齐放的河南庙会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源于古代的社祭,随着宗教活动而产生,集拜神、娱乐、贸易为一体,流行于中国各地。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庙会尤其繁多,河南旧时的乡村村村有庙,三里一集,五里一会。
每年春节过后,河南各地的庙会接连不断,既有传统的浚县大伾山古庙会、开封朱仙镇和禹王台庙会、宝丰马街书会、洛阳关林庙会等传统庙会,也有开封翰园祭祖民俗庙会、郑州商都民俗庙会等现代新兴庙会。
河南拥有丰富多样的古庙会群,随着历史时间的延续,庙会尤其是春节庙会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如今,庙会已成为河南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中原打造了一个吞吐百川、交融万方的民俗大舞台。庙会上,歌舞表演、民间绝活、主题活动、群众体育、天下名吃、民俗工艺、花灯展览、庙会jrs直播nba乐吧_雷速体育很卡_jrs游戏直播、互动游戏、爱心祈福都在现场一一展现。
随着时代的变化,庙会也在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一些庙会也渐渐从娱神向娱人的方向转化,大家多去赶个场,图个热闹。
链接 中原三大庙会
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在周口市淮阳县太昊伏羲陵举办,主要活动是祭祀人类始祖伏羲,俗称人祖爷。庙会“担经桃”舞蹈称着于世。届时,邻近的省市群众蜂拥前来进香,大批
港澳台地区同胞和海外华人也常于此时赶来谒祖。
浚县山古庙会,是大伾山和浮丘山庙会的合称,有正月会、五月会和八月会三决,主要是为了纪念造字圣人仓颉,庙会源于后赵,盛于明代。庙会上泥咕咕独具特色,流传至今。浚县庙会的最大特色是社火。另外,庙会上有众多关于兵器的玩具值得把玩。
宝丰马街书会,于每年正月十三在平顶山市宝丰县马街举办。书会始于元代,我国北方两大书会之一。届时来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此,说书亮艺,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壮观,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
★河南的文化景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梁祝传说(汝南)、董永传说(武陟)、木兰传说(虞城)、盘古神话(桐柏、沁阳)、邵原神话群(济源)
民间音乐:唢呐艺术(沁阳)、板头曲(南阳)、泥咕咕塑(浚县)、信阳民歌(信阳)、西坪民歌(西坪)、锣鼓艺术(西平、郏县、开封)、大相国寺与梵乐(开封)、黄珂号子(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中州大鼓(新乡)
民间舞蹈:麒麟舞(兰考、睢县)、苏家作龙凤灯蟹(博爱)、跑帷子(汤阴)、官会响锣(项城)、小相狮舞(巩义)、朱仙阵木版年画(开封)、方城石猴石雕(方城)、镇平玉雕(镇平)、滑县木版年画(滑县)、汴绣(开封)
传统戏剧:豫剧、宛梆(内乡)、怀梆(沁阳),太平调(濮阳、滑县、延津),越调(周口,许昌、邓州)、大弦戏(滑县、濮阳)、四平调(商丘、濮阳)、曲剧、目连戏(南乐)、道情戏(太康)、二夹弦(开封、滑县)、罗卷戏(汝南、范县)、二股弦(武陟)、柳子戏(清丰)、罗山皮影戏(罗山)、一哭弦(开封、滑县)、剪纸艺术(灵宝、路试、辉县)、淮调(安阳县)、落腔(内黄)、大平调(浚县)、桐柏皮影戏(桐柏)
曲艺:河洛大鼓(洛阳)、河南坠子、三弦书(南阳)、大调曲子(南阳)
杂技与竞技:少林功夫(登封)、陈式太极拳(焦作)、月山八极拳(博爱)、心意六合拳(漯河、周口)、苌家拳(荥阳)、
东北庄杂技(濮阳)、撂石锁(开封)
传统技艺: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宝丰)、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汝瓷烧制技艺(汝州、宝丰)、地坑院营造彪(陕县)
传统医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平乐郭氏正骨法(洛阳)
民俗:太昊伏羲祭典(淮阳)、马街书会(宝丰)、关公信俗(洛阳)、打铁花(确山)、洛阳牡丹花会(洛阳)、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新郑)、浚县民间社火(浚县)、药市民俗(辉县、禹州)、上蔡重阳习俗(上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