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样地
纵观人类四大古老文明,无一不是沿河而萌生、而发祥。中华文明也不例外,黄河在河南境内流经700多千米,处中下游地段,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河南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之地。
据考古发现,人类较早在河南出现。约50万年前,河南境内已有人类“原始群”,其中“南召人”是较早的直立人。距今10万年的“卢氏人”,被公认为中国较早的智人。在河南这片土地上,中国古代人类穴居野处、构木为巢、茹毛饮血,到削石为器、狩猎捕渔、学会用火、化生为熟,完成了由类人猿向现代人的进化,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
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原大地开农耕、建都城、造文字、冶铜铁,拉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幕。在公元前5600-前4900年的新郑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先民开启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先河。冶铜、纺织、酿酒、玉器等手工业也已经达到比较发达的程度。双耳三足红陶壶便是这一时期出土文物的代表作。
5000年前,中华始祖黄帝在今新郑建立“有熊国”,出现了国家最早的雏形。前21世纪,启建都于登封阳城,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夏朝在河南建立,成为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舞阳贾湖遗址、郑州西山古城、大河村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等都是早期文明在河南起源的实证。五帝时代以大中原为中心的邦国文明,夏商周各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形成了以中原文明为核心、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链接 中华姓氏发源地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相传伏羲统一九大部落,“制嫁娶,正姓氏”,中华姓氏由此产生。《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当今中华姓氏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在依人口数量多少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这些姓氏历经数千年,薪火相传,血缘相续,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血脉和纽带。近些年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海外华人来河南认祖归宗。
★兵家必争,逐鹿中原
中原历来都是军事角逐的主战场,多少军事思想在这里激情碰撞,多少历史豪杰在这片土地上纵横捭阖,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曾经在中原大地上展现。
据《明两京十三司战例分布表》记载,从先秦到元明,中原有记载的着名战争多达820起。夏商周时期,鸣条之战、牧野大战是王朝更迭的决定战,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因此终结;春秋战国时期,鄢陵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召陵之战、伊阙之战等着名战役都曾在中原大地展开,成为群雄争霸的中心;秦汉之际,楚汉激烈相持,在河南荥阳进行了一场关键战,约定以当地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今天刻于象棋棋盘的“楚河汉界”就由此而来;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大政治集团在官渡展开大战,曹操以两万兵力力克袁绍十万大军,写下了其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河南境内雎阳、南阳和洛阳邙山之战,决定了叛军的败亡与唐朝的中兴:发生在北宋时期的开封攻守战、南宋时期的朱仙镇大战和蒙古与金国争夺中原的三峰山之战,都关系着当时政局时局的重大变化。
有战争就少不了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和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数千年来,中原大地军事人才灿若星河,光耀神州。首先说到的第一位军事家便是黄帝,黄帝在中原上演了“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的好戏,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商朝国王武丁之妻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的战国军事家范蠡在越国辅佐勾践成就了一代霸业;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国兼并,战乱纷争,传奇人物鬼谷子擅长兵学,其旷世奇书《鬼谷子》被称为“治人兵法”,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一批先秦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指挥了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古代战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西汉军事家张良协助刘邦成就了开创了大汉王朝的伟业;到了南宋,河南大地上又诞生了一位后世赞誉极佳的军事奇才——岳飞,岳飞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壮志,矢志抗金,屡挫强敌,至今传为佳话。
至今,他们的军事思想还被世人称道,他们的英雄事迹仍被世人传颂。
链接 中原大地上发生的重大战争
牧野大战:具体年代说法不一,这次大战在后世还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武王伐纣,指的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据史载,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并联合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4.5万联军浩浩荡荡东征。周武王亲率部下与无心会战的商军在牧野展开大战,一举击溃商军主力,商朝大势已去。纣王返回朝歌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神魔小说《封神榜》中心故事情节讲的便是这一段历史故事。
桂陵之战:此次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一次着名截击战。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粱(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经典手段。
官渡之战: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南下攻曹操,曹操率兵两万在官渡(今河南中牟
东北)相拒。次年春,曹操乘袁绍傲慢轻敌、内部失和之机,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烧毁其粮草,井乘机出击,大败袁军,此战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帝王之州,政治风云际会的舞台
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位居九州之腹的河南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博弈、政权更迭、政体演变的大舞台,发生了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地舆学,作为政治意义上最为重要的王朝都城选择一个风水宝地自更不必说。不管是天意还是巧合,地处中原的河南大地在地舆学意义上就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在风水模型中,“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撮相迎”最为理想。放眼中原大地,洛阳、开封、郑州一带北靠秦岭和昆仑,左有太行山,右有大别山,
泰山为“案山”,
朝鲜半岛成为“朝山”,实在是再理想不过了。
风水宝地自然成为了建都立业的福地。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中原,200多位帝王在这片土地上施展着治国抱负,文明几度中兴,中华文明也得以很好地延续和传承。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其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在中国八大古都之列。中原大地形成了最密集的古都群。
中原历来便是各种新旧政治势力交锋之所,这里发生的很多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均推动或迟滞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三皇五帝在这里开创了中国政治文明。夏朝建立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和建设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较为成熟的国家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更是贯穿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武王伐纣,商亡周兴;春秋时葵丘会盟、战国时渑池之会,以及北宋与辽国的澶渊之盟等,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曹魏时期,着名政治家今河南许昌人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对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赵匡胤在今河南新乡封丘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再一次开创了大国政权。
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
西安、洛阳和开封。几千年的建都历史,河南成为政治风云际会的舞台,极大地影响了国都文化和中华文化。
★开创中国古代科技新纪元
翻开中国古代科技史,每一项辉煌的成就都令人惊叹,历史上的中原之地乃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世界级的科技成就均发轫于这里。
东汉永光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洛阳发明了造纸术。北宋庆历间(1041-1048 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北宋初年,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等领域。随着宋朝海外贸易的不断开展,指南针也大量用于航海应用技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评价:“11至12世纪(宋代)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顶峰”。
历史上的河南,科技成就远不止这四大发明。在中医药技术方面,相传伏羲“制九针”,炎帝、黄帝尝百草。中医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均出自中原。南阳人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他所着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临床诊断理论的基础,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汝州人孟诜(shen)所着的《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着。五
在天文历法方面,夏朝出现的《夏小正》,是我国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历法。东汉南阳人张衡开创我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时间和方向的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
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更为先进。南乐人僧一行提出的“恒星自行”的观点,比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他还第一次测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位于河南登封的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其测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与现今仅差26秒。
在冶金铸造方面,安阳出土的后母戊鼎(原司母戊鼎)和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都是世界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前者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者一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淅川出士的春秋时期云纹铜禁被誉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失蜡铸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洛阳出土的铁锛和铁铸(bó),证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韧性铸铁技术,比西方早2000多年。
在陶瓷制造方面,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商代青瓷尊”(现藏于郑州市博物馆)、最早的彩釉瓷器“黄釉绿彩四系罐”(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最早的白瓷器(巩义白河窑遗址)、第一个唐三彩遗址(巩义小黄治村)都出土于河南。此外,汉代科学家原阳人张苍校正的《九章算术》,北宋土木建筑家新郑人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都是当时世界科技的重大成就。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河南功不可没。
上一篇:
河南历史大事记下一篇:
河南的历史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