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道教文化盛行。
当地村民尊王祜为复山始祖,自明代起,每年于其忌日即王祜的“升天”之日—— 七月廿日,举行隆重的“升天大典”活动,山上山下的村民均为其设灵祭祀,并将汾水村中宫观里的王祜像抬出来游出。凡 16岁以上的男女村民,均须沐浴斋戒,衣着整洁,手持礼品,参加此项迎接神仙的祭祀活动。是日,吉时一到,以八面大旗为前引,紧接着乐队吹拉弹唱,村民们抬着王祜和潘公(
三清山山神)的神像列队行进,后接火铳队,末尾是一班锣鼓队殿后,敲锣打鼓,排成千人的长队上
三清山朝拜。当队伍上行至 1500多米的天门时,三清宫宫门大开,宫内钟声频传,鼓乐齐鸣,众道士列队至殿前大门外迎神,此时,宫内宫外鼓乐喧天,鞭炮轰响,火铳齐放,声震山岳。抬神像的队伍自青龙门进,从白虎门出,绕三清宫游行 24圈,然后将神像安放在大殿上;尔后,身着法衣,手执法器的众道士便开始做迎神接仙的法事。做法事时,道士们随着宗教鼓乐的节奏,载歌载舞,唱念并作,如演戏剧。村民们伫立观看。法事结束后,众男女烧香朝拜。三清宫大殿内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拥挤不堪,热闹非凡。一月后,迎神接仙的队伍,又以同样的仪式,将神像迎回村里,安放回村中观内。每年 农历七月廿日至 十月初五,是各地善男信女朝拜三清,求神拜仙盛会之期,也是游人登山揽胜赶庙会的大好时光,届时山上至山下数十公里的路途上,行人络绎不绝于途。此习俗自明延续至今。
上一篇:
三清山的建筑特色下一篇:
三清山的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