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占地23公顷,以景山为主,景山又称煤山、镇山、万岁山,是一座人造山,完全是由修建皇宫的筒子河以及附近河渠而挖掘出的土堆建而成,山高42.6米,海拔88.35米,是北京城的最高点,所有的材料只是通过人力和动物运输的,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山的山脊上有五座峰,每座峰上各有一座小亭,从东向西分别是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揽亭。公园内松柏郁郁葱葱,还有了从各地引进的牡丹。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公园将举办“景山公园牡丹花卉展”,几十个品种、几万盆应时花卉竞相开放,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公园将举办“景山公园秋菊、秋实展”。
景山开发于金代。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建大都时,景山是皇城之内的御园,曾是皇宫的一部分。明清两代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修建北京城时用拆除元代宫殿的渣土和挖掘故宫护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阁的基础上堆起一座土山,高45.7米,取名“万岁山”,又称“镇山”,意为“镇压元代之王气”之意。山上种植松柏,山下种植果树,故当时又称“百果园”。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时,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自缢在景山东坡的槐树上。乾隆十四年(1749年)原在景山东北部的寿皇殿移建于现址。乾隆十六年(1751年),景山山顶建造了五座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亭子,自东向西分别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和“富揽亭”,每个亭内供奉一尊铜佛,称“五方佛”。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园内古建遭到严重破坏,亭内铜佛多数被劫走。景山于1928年正式对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景山公园内的重点建筑多次进行了修缮,铺装了山道和园路,1955年重新开放。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景山公园列为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市园林局首批公布为一级公园。
上一篇:中央广播电视塔
下一篇: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