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风景区AAAA中国古代力大名山之一
王屋山风景区面积265平方千米,分7个景区,125个景点。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区内峰峦叠翠,气壮势雄。王屋山是一处有万年文化积淀、千年道教文化传统的融人文、自然为一体的品位极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愚公移山的传说寓言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这里号称“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是华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主峰往北到王母洞是原始森林,这里面有很多珍稀动物,是探险猎奇的好去处。景区里面人文景丰富,有存活了2000多年的银杏树,久旱不竭的不老泉,更有古朴典雅的愚公故居,都有很高的观赏、研究价值。
九里沟景区人文景观颇为丰富的游览胜地属
九里沟景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风景名胜集中、文化底蕴闪烁、仙道意境藏真的游览胜地。
该景区主要景点有延寿台、卢仝茶社、九里飞瀑、猕猴保护区、禅堂古寺、金炉顶、东王母洞、奔月天桥、侍郎寨、水洪池避暑胜地、仙人桥、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观等。五龙口风
五龙口风景区AAAA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
五龙口风景区呈现块状分布,景区大部分为山地自然景观,其主要景区又分为5个近似于平行的南北走向的景区,由西到东分别为盘谷景区、泌河景区、温泉景区、愁儿沟景区、白涧阳落山景区。
这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它集山水、古迹、稀有动物,温泉于一体。
小沟背风景区神话女娲补天的发源地
小沟背风景区位于太行山南端和中条
山东端交汇点,属典型的火山岩构造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小沟背风景区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精华景区。主要景点有堆石洞、七叠瀑、
凤凰台、青龙瀑、龙槽凤池、银河峡、伏羲台、通天河、女娲庙、太极石、四象石、金蟾望月石等。其中,万顷松海鳌背山,海拔1929米,是整个景区的最高点,顶部是沉积砂岩,远看就像是一只没有脚的神龟出世。待落岭海拔1700米,顶部很平整,因此俗称“四十五里跑马栈”。这里人文景观丰富,是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演八卦等中华创世神话的原发地。
银河谷地
银河是贯穿小沟背景区的主要河流,溪水源自析城山,四季长流不断,全长12千米。河道开张闭合,宽窄不一,河水清澈透底,其中急流、浅滩、暗河、飞瀑、跌水、幽潭随处可见。尤其是有源自不同砾岩结构的五彩石和网纹清晰的砂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人形象地称为“彩石谷”。
堆石洞
银河谷地巨石林立,经千万年自然风化和河水冲刷,在堆石洞一带形成奇景,有水门、石盆、堆石洞、簸银潭、流金槽、七叠瀑、仙人岭等景观,它们大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特别是七叠瀑,夏秋时节,银白色的水流自山巅蜿蜒而下,在绿树掩映中连降七级,既像银蛇出洞,又像是白练悬空,若隐若现,声震山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沟背村
小沟背村坐落在山间盆地的银河两岸,有梯田数十亩,农舍十数家,同时还有南沟、柳庄等小自然庄分布南北,宛如世外桃源。小沟背村西北的山体,可称得上是地质奇观。从山沟向上,岩层逐步露出的是从火山砾岩到沉积沙岩,因此人们可以看到火山砾岩在山下,而沉积岩“漂浮”在山顶的现象。裸露的鹅卵石砾岩,像女娲炼石的原料场,巨大的五色石是炼就的补天石,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炼石村”。
银河峡
银河峡总长1千米,河段落差60米,峡谷宽度只有10米左右。银河峡大部分河床基岩裸露,清澈的溪流在墨绿色的火山岩上奔腾跳跃,峡深水急,台壁交错,光滑如镜,无路可攀。游银河峡,主要是观水赏石。这里潭瀑相连,奇石遍布,步换景移,美不胜收。
济渎庙北方的“古建筑博物馆”
济渎庙,全称济渎
北海庙: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6255 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的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清源洞府门是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是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排列在3条纵轴线上,前面是济渎庙,后面是
北海祠,东面有御香院,西面有天庆宫。这里既是古代祭祀胜地,又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属于济源胜景之一。
济渎庙祭祀
古时候,济水因为是一条支流到了大海,所以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祭祀的风气从古代开始就有,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便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兴云布雨,因为这些都关系到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而且程序繁、礼仪多。
自汉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礼仪定制。隋开皇二年(582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渎神建庙,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蒜銎年(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因此又叫做清源祠。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因为
北海远在大漠的北面,祭祀起来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又在济渎庙后增建
北海褥,宋徽宗宣和七年(17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
北海神被封为北广泽王。宋、元扩建,至明天颢四年(1460年)庙宇扩建到400亩,占地33万余平方米。从隋朝开始,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只要是国家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
北海神来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也一直没有间断,庙貌不衰。
延庆寺舍利塔埋有舍利佛珠的宝塔
延庆寺舍利塔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它的塔门面向南面,平面是六角形,为7层密檐砖塔,高约28米。塔外各层壁面嵌砌佛像雕砖或辟设圭形塔门。塔檐由简单的叠涩砖层组成,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塔的里面是六角形塔心室,室内有《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宋碑一通,书法遒美。塔的北面设有一个入口处,有梯级可登至第二层。塔的西面有喷泉,汇聚成潭,名字叫做龙潭,是济水西源。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有“龙潭夜月”的美称。
链接 延庆寺历史
据《松阳县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到中
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行达禅师历十寒暑,得大经纶八部、舍利子49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愿建塔,以藏舍利。经多方筹募,于咸平二年(999年)动工,到咸平五年(1002年)建成。
延庆寺塔初名“云龙”,因为塔址在云龙山下延庆寺前,宋建炎四年(1130年)改称延庆塔。1165年竣工的
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比其早163年。现存塔体砖铭还有“醇化五年(994 年)六月中”的字样,这足够能证明这个塔是北宋原物,也就是唐风宋塔,而
杭州六和塔是宋风宋塔。
奉仙观河南省现存的最古老的三大木质结构建筑之一
奉仙观创建于唐垂拱元年(685年),在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奉仙观之所以又被称为荆梁观,是因观中的三清大殿用荆根作梁而得名,是金至清时期古建筑。原来建筑很多,占地60余亩,现仅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东西4座配殿。
大明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创建于北宋,原名。通慧禅院",现存元明清建筑多处。有明朝石狮1对和千年梭罗树1株。山门正门面阔3间,进深六架椽前后设廊,是明代单檐硬山式木构建筑。正门有两侧设有掖门。正门的前后檐柱头平齐,柱顶石分为3层。
大明寺是轵国故城里一处保存时闷很长的遗址,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有汉代到如今,一直站立在轵国故城。和它一道见证了轵国历史的,还有寺中那棵有着千年树龄的娑罗树。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汉惠帝的儿子刘朝被分封为轵侯,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刘朝在轵国大兴士木,在轵国西北角修建了宫殿区,同时,又在涂沟河东岸设立了祖庙,当时叫轵侯焚修香院。
和轵国故城一样,祖庙经过了朝代更迭和诸多变迁。最后在北宋年间成为寺院。那个时候它被叫做通慧禅院,到了金代末年,“殷罹兵烬,倒为丘墟)。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该寺住持总公、恩公历时30年芦建寺院,改名字叫做大明寺。那个时候依中轴线而建,两进院落,有殿宇、僧房100多间。明成化六年(1470年)和弘治十六年(1503年)补建伽蓝殿,创建地藏殿,重修天王殿、金刚殿、前佛殿等。此后,又先后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和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
上一篇:
青天河风景区下一篇:
内乡jrs直播nba乐吧_雷速体育很卡_jrs游戏直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