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纪念塔坐落在现在的二七广场上,是为了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该塔塔身是双身并联式,塔全高是63米,一共14层。该塔的塔式新颖、独特,具有中国民族建筑的特点,每层的顶角是仿古挑角飞檐,属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上面还建有钟楼,塔的平面是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的方向来看是单塔,从南北的方向来看是双塔。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的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的大罢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51年,在二七门而人们举行了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大会组织者修建了一座15米高全是苏式风格的多面体木塔的临时建筑,老百姓以为那是政府建的二七纪念塔,“二七搭”也就在百姓口中得名了,也在这个时候,木塔似乎有了政治意义,它和“二七大罢工”联系到了一起。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木塔又有了政治特色。1967年的4月下旬,木塔被用白纸黑字刷上“文化大革命”语汇:“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青松不老,二七不倒”。这里的“二七”指的是。“二七公社”。1971年夏天,木塔经历了一些政治风雨以后倒下了。木塔倒下的那年,二七塔经过重新设计建设成为目前的样子。
上一篇:
郑州海洋馆下一篇:
郑州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