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始建于1962年,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着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源于北京故宫,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为避免文物遭受破坏,开始了文物南迁的艰辛过程,后来又随着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
整个建筑仿照
北京故宫的样式修建,淡蓝色的琉璃瓦,米黄色的墙壁,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上,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院前广场矗立着一座牌坊,气势宏伟。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采用现代化的设备调节空气,采取了恒温、恒湿.畅火、防潮.防震、防盗等设施,以维护馆内藏品。
博物院依山势而建,正院呈梅花形.主体建筑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访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是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后面建有一条走廊直通山洞,山洞分隔成许多小库房,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第四层抛种专题特展。馆内收藏有来自
北京故宫博物馆、
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文物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共14类。所藏文物皆为稀世珍品,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收藏数量居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收藏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个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玉器5万多件;书画真迹近1万件,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
上一篇:
台湾的海上公园 --金门与马祖下一篇:
台湾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