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纪念馆
一八七九年六月,十二岁的孙中山离开家乡翠亨村,正是从相距仅三十五公里的澳门登上去夏威夷的客轮,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十三年后,他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随即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义务医师,创立中西药局,又是从澳门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行医期间,他在澳门当地报刊上经常发表针砭时弊的激进文章,使澳门成为他公开发表早期革命言论的论坛,而正是这一阶段,孙中山树立了要改造中国、挽救中国的政治抱负。在此期间,他策划领导的首次武装起义在广州失败后,也是逃到澳门,又在澳门朋友的帮助下,辗转去了日本,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
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的胞兄孙眉斥资在澳门文士第街建了一栋小洋房,给孙中山及其家人住。可惜的是,一九三零年八月的一天,因遭附近澳门总督官邸火药库爆炸波及,这栋洋房严重受损,不久后得以重建。
卢家大屋
卢家大屋仿照广州西关大宅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清末澳门富商卢华绍家族的故居。卢华绍又称卢九,相传原是广东新会人,寒门出身,咸丰六年移居澳门,后经多年打拼成为澳门第一代赌王及当时的华人代表。
卢家大屋又称为金玉堂,是三开间三进上下两层的格局,房间和庭院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中式的砖雕、挂落、蚝壳窗与西式的假天花、满洲窗和铸铁栏杆,记忆着澳门第一代赌王的兴衰。卢家父子去世后,家族没落,大屋产权落到外人手上,一度租给二十多户居住,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成为政府物业。
郑家大屋
澳门曾诞生一本影响过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位主要缔造者的重要着作,这就是孙中山的香山同乡,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和洋务实业家郑观应所写的《盛世危言》。
这是一本贯穿“富强救国”主题,认真思考晚清末世如何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着作。书中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司法、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刚一问世便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这部着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影响到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等一代思想家和变革者,也有后来的两位杰出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而郑观应完成这部书稿的主要地方,就是澳门的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位于澳门妈阁庙和亚婆井前地附近的龙头左巷10号,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左右。其主体建筑分为以大内院相连的前房区和后房区两部分,其中后房区为主人生活区,包括两座对称布局的传统院落式广东大屋,共有六十多个房间和多个开放空间,是澳门仅存的代表清代民宅院落之最佳建筑群。这里的建筑材料以青砖为主,墙基则由花岗石筑砌,在中式建筑风格上配合西式装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
叶挺故居
一九三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因广州起义失败和党内误解而陷入人生低谷的叶挺,毅然结束流亡西欧的生涯来到澳门故居,澳门叶挺故居位于贾伯乐提督街七十六号,是一座两层高的西式住宅,连屋前花园,占地总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该故居转售,先后用于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和妇联第二托儿所。二零一一年十月,在澳门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妇联二托从这里迁出,文化局随即根据叶挺后人的忆述及相关旧照对故居重新修葺。现在,这里的前院有一组“叶挺家庭群组雕像”,是叶挺与夫人及一对子女的全身铜像,生动地再现了叶挺和家人的天伦之乐;室内大厅则展出多幅叶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与家人在澳门的生活照片,其中许多照片还是叶挺将军亲自拍摄的,非常珍贵。
¥4850元起
¥3680元起
¥388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