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属青州,有莱夷聚居。568年境内设文登县。此后朝代更替,至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名寓“威震东海”之义。“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威海之名从此始兴。发生在威海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有:
威海卫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基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威海卫和山东半岛的失陷,北洋水师残余战舰投降。清廷危急万分,此战后被迫向日本提出乞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丁汝昌等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1894年11月,日军进攻山东半岛,海陆配合妄图攻占威海。最终,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为纪念此次战役中国难阵亡将士,牢记历史教训,后人修建了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纪念馆、刘公岛博览园等景点。
刘公岛起义
1944年11月,南京伪政府所属海军练兵营一部,在渤海海峡口的刘公岛举行了抗日起义。此次起义,取得了胜利。起义部队被山东军区命名为山东胶东军区海防支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转战南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800元起
¥1550元起
¥1380元起
¥1450元起
¥1880元起
¥1080元起
¥1680元起
¥1680元起
¥900元起
¥88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