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1990年,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清朝时期乾隆二年(1737年)名为临榆县。
临榆县地图石印版1931年版,《大清一统志·永平府·临榆县》中记载:“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秦始皇尝驻跸于此。”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古迹》中记载:“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对秦皇岛的描述见多且详:“秦王岛,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海阳镇之水口山也,上有观音寺。”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他却以他那雄伟庄严地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发出如下感慨:“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2200元起
¥1530元起
¥1580元起
¥1260元起
¥1340元起
¥1950元起
¥1380元起
¥1380元起
¥1680元起
¥1600元起